讀書心得《 莉莉安娜的夏天 》 克莉絲蒂娜.里維拉.加爾薩 | 二十張出版

目錄

內容摘要

她有感受到危險嗎? 她相信威脅已與她擦肩而過,還是正好相反?

那天,克莉絲蒂娜從德州家中前往墨西哥城總檢察長辦公室,希望尋找一份未解案件的檔案:關於她至親妹妹莉莉安娜的謀殺案。

一九九〇年夏天,二十歲的莉莉安娜遭前伴侶殺害、陳屍於公寓,凶嫌至今仍未落網。三十年來,身為姊姊的克莉絲蒂娜從未尋求真相,但當她展開行動卻發現檔案下落不明時,她恍然理解:若紀錄不復存在,妹妹就像不曾存在過,她在世上留下的經驗也將毫無價值──尤其在當代墨西哥,性別暴力問題嚴峻,無數女性因親密關係暴力而喪生,就如同莉莉安娜。

心得

這陣子讓我深深著迷的一本書 —— 《莉莉安娜的夏天》。它屬於非虛構紀實文學,讀得很慢,卻讓我帶著一種飢渴般的不捨想繼續,是多麼巨大的悲傷。

這本書雖以謀殺案為焦點,但作者的文字充滿文學感,每一字每一句都讓悲傷滲透骨子裡。她描摹莉莉安娜的笑容、夢想、日常,連空氣中微小的聲響都帶著失落與悔恨。讀著讀著,我感覺自己也被牽引進那個夏天,彷彿能觸碰到妹妹生命的溫度與消逝的重量。這是近期我讀到最哀傷又動容的作品了。

原以為我能理解,但我真的能嗎?

莉莉安娜是作者的妹妹,她在二十歲那年的夏天失去了生命。她的死亡被歸類為「厭女謀殺」——在墨西哥,這意味著女性僅僅因為性別就可能被奪去生命。令人心碎的是,即便兇手身份明朗,案件卻依舊懸而未決。腐敗的司法體系、警方的冷漠與漏洞百出的調查,讓正義遲遲無法抵達。莉莉安娜的死,不只是個人的悲劇,更是數以千計墨西哥女性共同的命運縮影。

哀慟的保存期

要怎麼哀悼摯愛妹妹的逝去?讀著這些文字,我一再想:作者能否因書寫而獲得救贖?對她與家人來說,時間似乎永遠停留在莉莉安娜停止呼吸的那一天。 在閱讀過程中,我總被字句深深牽引。她描摹莉莉安娜的生活、寫作、笑容與夢想,也記錄了父母與自己的哀痛。那份無法言喻的失落,不斷透過文字滲出。每一頁都像是一座墓碑,承載著愛與記憶,同時提醒著死亡的無情。 或許,書寫正是作者一步步走向救贖的方式。她試著用文字拼貼那些斷裂的時間,為自己,也為莉莉安娜,開啟一個延續的空間。對讀者而言,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共鳴:悲傷、憤怒、悔恨與愛糾纏在一起,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生命、親情與記憶的重量。 我們或許無法真正「理解」這樣的痛,但在閱讀之際,卻與作者、與莉莉安娜的靈魂並肩同行。這不是一本輕鬆的書,它需要耐心與同理才能讀進的文字。

二十九年、三個月、又兩天

書裡筆觸帶著文學性,文句優美而殘酷,每一句都籠罩著低沉的情緒。罪惡感像是合理的懷疑,而羞愧則讓人耗盡心力,陷入自我厭惡。

「人可以在痛苦之中享受人生嗎?
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,在名為哀悼的永恆期間,反覆不斷地出現。」

讀到這章,作者連「吃飯」都寫成一件幾乎無法承受的事。每一口食物都伴隨羞愧與悲傷,好像連吞嚥都被死亡與記憶纏繞。她尋找妹妹檔案的過程,一次又一次碰壁,卻像是一種療傷的儀式。三十年過去,痛苦依舊沒有被稀釋。

我也想起自己失去親人時的痛。那種無力與哀傷雖然強烈,與之相比仍顯渺小。也因如此,我更能感受到她在文字中傾注的勇氣。現實裡她或許選擇沉默,但在書寫裡,她不再掩飾。

在這片藍的要死的天空

最後,我忍不住爲作者寫了一封信,對莉莉安娜,對那個再也回不去的夏天⋯⋯

在這片藍得要死的天空下,妳澄澈的雙眼告訴我:「妳不懂得愛。」

我們之間總是談書、談電影、談音樂,卻極少觸碰愛與性的邊界。直到妳的逝去,我才明白,自己究竟有多麼不了解妳。

翻開屬於妳的記憶抽屜,一字一句都是妳留下的印記。對我們而言,妳從來都是靈動而獨特的存在。妳的美,不僅停留在容貌,更綻放自靈魂深處,那份光芒無人能奪。

該如何談論你

「多年來,我們第一次以完整的句子談論她。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,沒有人放聲大哭、膝蓋發軟、支離破碎。場景一個接著一個地發生,從容不迫地。微笑與嘆息此起彼落。」

「莉莉安娜,游著泳。莉莉安娜上幼稚園的第一天。莉莉在兒童醫院,飽受腎臟感染的痛苦。她無以倫比的微笑。她愛的模樣⋯⋯她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揮霍珍貴情感的模樣。」

每一段回憶都帶著兩種重量:
一種是存在的痕跡,一種是永遠缺席的空白。

那年夏天的風

作者在這本書裡,將關於莉莉安娜的記憶碎片,一點一滴拼湊起來,彷彿讓她的生命再度被重生。那不僅是追憶,也是追問究竟當初發生了什麼,使這場情殺得以發生?

讀到案發那天,我眼眶泛淚。莉莉安娜的現任男友在她冰冷的屍體前聲嘶力竭地尖叫,無法相信她真的就這樣被奪走。她是那樣美好、慷慨、無私,溫柔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,卻驟然在二十歲的夏天被終結。

書中也揭露了前男友的暴力:即使身處不同城市,他仍派吸毒者監視莉莉安娜,以毒品作為利益交換;他總能突如其來地出現,籠罩著恐懼。這種長期控制與威脅,讓她幾乎無處可逃。

一位教授曾比喻:當你遇到一頭大熊,你會逃跑,還是靜靜不動,假裝自己死了?這是女性在面對家庭暴力與兩性暴力時最常見的處境。而在墨西哥,國家的冷漠與司法的無能,使女性往往成為「熊面前的弱者」,只能表面順從,內心卻渴望自由。

克莉絲汀娜藉由莉莉安娜的故事,不僅為妹妹發聲,更為無數女性發聲。大聲疾呼:
我們不再是大熊面前的那個弱小者。
我們不會再默不吭聲。
我們要站出來,挺身而出。

結論

今夏日的蟬鳴與風聲依舊,世界仍在運轉。即使文字一次次把莉莉安娜召回,卻無法真正填補那道深不可測的缺口。
莉莉安娜——成為永恆的空缺,我們無法挽回她,但能記住她。她是記憶裡不滅的夏天。


致莉莉安娜,願你安息。

/ 書籍資訊 /
把文章分享至:

ABOUT ME

插畫、園藝、攝影、旅遊、運動、閱讀
各種任性分享
如果能帶給誰共嗚 那就太好了 :)
插畫、園藝、攝影、旅遊、運動、閱讀, 各種任性分享 , 如果能帶給誰共嗚 那就太好了 :)

FOLLOW ME

追蹤我的粉絲專頁
掌握cindy's blog的第一手消息

其它相關文章